2012年1月24日 星期二

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能登天,秋分而潛淵.──許慎《說文解字》

飛龍在天

台灣人和中國人都認為,龍象徵吉祥,神聖,且可避邪.遠在二千一百多年前出土在長沙近郊的帛畫,除了象徵生殖力之人身蛇軀的伏羲和女媧外,還另外繪有嫦娥奔月的神話,我們可以見到女子好悠閒地坐在飛龍彩翼上,那麼一靈犀轉身就要攀上月宮,而此卡通般的細長龍身,婉轉騰雲,尾端如蝠翼岔出,覆有渾圓歷歷的鱗甲,四爪張舞,吐著蜥蜴般的舌頭,跟我們現在熟知的龍樣,差距不大.而我們不會忘記,就在日本宮崎駿所有關於飛翔的經典畫面中,《神隱少女》白龍搭載著千尋,在月夜、星光與搭抬了尺度的廣闊原野上飛翔遊蕩,女孩兒乍然從回憶地深處,響起,迴盪,喊出,給予被遺忘的神明一把遺忘的命名之鑰,而讓白龍從頭至腳逐步消融,褪去一身飛禽走獸逆鱗和獸性,恍若高空跳傘,最初的兩個人就手牽手浮漾在至福純愛的清空之上.

 十二生相歌是這樣的:「一鼠賊仔名,二牛駛犁兄,三虎爬山坪,四兔遊東京,五龍皇帝命,六蛇予人驚,七馬走兵營,八羊食草嶺,九猴爬樹頭,十雞啼三聲,十一狗仔顧門埕,十二豬是菜刀命。」十二生肖裡頭,只有龍,不是實有凡俗可見的生物,彷彿在在這套值年對應系統裏頭,預留了一個犀照虛無的形象,讓降生此世的人們去想像杜撰,標籤每種循環編年生物的特性,分門別類各種人的屬性與性格,而龍,這種虛無飄渺讓人無法度測的字詞,就被抬到讓人神聖,甚至是敬畏的位置,我們不禁自問,從原始部族聚落的圖騰(甚至有一說是豬),到歷代不同背景生發交混的民族之間,龍是怎麼轉變並不斷擴散呢?左圖是沙漠大盜史坦因爵士自新疆吐魯番別柴克利克第十九洞搬走的壁畫小斷片,現藏於柏林國立美術館.那還是九世紀時,在深度十四、八公尺的細長石窟中央所造方形(塔婆)的右側腰壁之上.畫工所畫者為自池中出龍的神祕姿態.別柴克利克繪畫特有較強的癖性,對觀者會產生一種不可思議的效果.伸長上顎的龍頭,前肢腳,跟噴出的鰭狀火焰紅得像是鐵鉆上敲打這個世界時噴出的火星,插上小巧的翅膀,金剛嚴厲怒目的凶惡長相,是根據中國傳統而在唐代完成的龍型,加以大膽的樣式化,並列於三角錐狀山峰周圍的山嶺,表現方法最值注目。山的邊緣亦繪出三角形並以濃淡綠色、濃淡青澀、濃淡紅紫以及朱丹交相設色.背後天空塗以丹朱,強調色彩交錯的效果。這可說是融會北魏時代的敦煌壁畫,類似古代山岳的表現法,而以新的配色原理,予以極端的樣式化去悠然描繪,造成超自然的空間.蔚然的水面以纖細的白線蜷曲了曼陀螺般的龍捲水波,將龍予以連結.

漫長歷史中不乏跟龍有關的傳說和神話,在清朝宣瘦梅的《夜雨秋燈錄》就有一則〈楠將軍〉值得諸君玩味:

吾鄉石樑鎮,當元季,有古剎,為梁武帝所建。殿宇甚宏,院產尤沃,禿奴橐富,不知焚修而好淫,藏美妓於地窖中,外人不審也。 
時正修繕,工匠滿室。有漆工某,正操堊丹漆,忽睹樑上有光,倏一磚墜地,上有守宮二,睛赤髯蒼,鱗爪沃雪,一瞥眼,已長尺有咫。正癡睨,忽聞人語曰:「此龍也。」守宮騰起,眾爭逸。工不及奔,伏几下,適蒙師供聖孔子木主,即戴於首,悚怖不敢動。聞雷聲大震,雌電飛馳,雲霧中,猶睹門外一青龍至,首橫尺木,丹書若符,角杈,裹兩黃絹。門小,龍首礙,因側角蜿蜒入。門內守宮突化為小龍,若迎迓戴尺木者。略一轉身,瓦礫飛舞,視青龍攫宮脊寶瓶中珠,大如碗;兩小龍各挾楠木梁,拍打若鬥,屋宇樓閣一齊成齏粉。 
少頃,雨霽,煙霧散,工暈而復甦,所戴木主,猶聳立不動,而廟則烏有,僧則更不可問。遍地積水浸瓦礫。走告市人,奔視之,唯正殿基陳設女子淨桶蓮舄數事而已。
其雨之傾盆時也,遠村見黑雲如山,垂垂撲廟下,旋即騰上,猶約略見龍伸巨爪,持殿梁舞。旋聞甓湖邊漁人云:「是日龍以雙梁鬥空際,移時,驀然拋墜湖心,泛泛忽不見。」已而每逢陰雨,湖入則聞兩木相撞聲登登,止則天霽,驗之不爽。由明季至昭代,梁在湖中,受日星精氣,漸為厲虐。行人船遇一木如箭激趕,至則船碎。以至放船時,必預呼大楠將軍,二楠將軍,香帛禮祭之,始獲免。時湖心更有巨甕,不知何年淪入水,每夜,聞甕中吸水吐水聲,即雨。人以為湖中二怪。至道光某年,有漁人父子拉絲網。夜向晨,網重,輕易不能達岸,以為得大魚甚夥。久之愈重,心急,欲棄網割纜則不捨,欲曳則船將覆。惶急間,忽上流來一官舫,男子數十人,皆箭衣窄袖,貌甚都。因大聲呼救。官舫靠漁舟,互結纜,助曳其網,漁人兩舟跳躑施力,誤墜一履官舫中,不及撿,而網果輕。須臾曳起,擲岸上,官舫欲去,解所結纜。漁人將烹茗炊餅以酬,不受,匆匆去。漁父子餐已,天大明,私衷慶幸,以為獲必勝常。及啟,則並無寸鱗,唯一極大楠木,滿身生綠苔如毛,隱隱有鱗甲紋,一頭雙孔若目,且有睛,知將化龍,亦不知何故罹於網。始審網之所以重也。因憶曩危急,詣岸上金龍四大王廟,焚頂酬神,視壁上所懸神船,淤泥水盡濕,草履亦在,益恍然悟神之冥助也。因送梁於廟庭。遠邇聞之,莫不駭詫。 
一日,示夢於寺僧曰:「吾兄弟成材於隋之開皇,落水於元季,行將化龍,上帝怒我虐行人,譴謫於此。吾弟逃,不敢再恣肆,然吾軀尚受三百年香火,幸無褻瀆。」僧告於眾,為之雕大王像,紋甚細。從此湖中無撞木,而甕聲如故。